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动态> 详情

学生教育,别忽视“超限效应”

发布日期:2015-7-23    来源:管理员    点击:4223 次

 有一则有趣的故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故事让人莞尔,但故事背后蕴含着的是心理学的规律,当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过久时,引起人心理极不耐烦和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时常发生。
  学生在校常规,学校提出的是校园规范20条,落实到班级,是班级守则15条,而到每个学科,老师也分别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提出条数不等的规则,这样由学校到学科,学生接受到的要求少则二三十条,多则四五十条,虽然这些要求有的互相交叉,有的互相抵触,但无论是学校条线的负责人,还是班主任、学科老师并不意识到这样多的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形成了“超限效应”,让学生产生“随便你怎么要求,我偏就这样”的心理和行为。
  一个学生犯了错误,被班主任老师叫到面前,从他上上周课堂上随便起哄说起,再到上周课间他与同学恶作剧开过头,然后是本周值日时,他对其他值日生进行捣乱,接着,又开始说起这名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种种不足,等数落完这些,老师开始给这名学生讲如何改进的一二三点,
  可以看到老师的苦口婆心,但我们常常发现这名学生转过头去常舒一口气的表情,没过一两天,他就又故伎重演。问题出在哪?仍然是老师忘记了“超限效应”,学生的一个错误,老师却讲到了一堆不足,重复加上庞杂,缺乏针对性,学生心里留下的也只是厌烦罢了。
  其实,像这样的或大或小的“超限效应”在我们每位老师身边经常上演,但也许大都见怪不怪,或是把问题都推给学生,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才会陷入低效的泥淖之中。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要防止“超限效应”的发生,其实只需要我们牢记,对学生的要求也罢,批评也罢,或者是管理的制度也罢,都要注意一个“度”,注意不能超过学生可承受的上限,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有时候,更少一些,得到的效果可能却是更多。正如心理学家所做的一个实验,在一家超市,第一天摆出24种果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第二天,只摆出6种。结果第二天卖出的果酱是第一天的10倍。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品种过多时,顾客无法作出决定,也就干脆什么也不买。笔者举这样的例子,也是想说明同样的问题,当学生不在范围太大的选择面前无所适从时,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反倒会得到最大化的展示。所以说,防止“超限效应”这种心理现象产生,让我们的教育能达到了事半功倍效果,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当学生能打开心门,轻轻接纳我们每一个善意的提醒和忠告时,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的声响。回到开头的故事中,在马克·吐温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受感动时,后面就不再去发挥,不正是恰到好处吗?如果我们也能让教育时时恰到好处,何来“超限效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