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论文精选> 详情

因材施教 激发学习兴趣

发布日期:2015-5-21    来源:管理员    点击:4739 次

                       广西岑溪市筋竹中学  梁卓凤

笔者从教近三十年,深知数学教学尴尬:学生厌学,教师无奈,教学质量低下。究其根源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是 “教与学” 不和谐造成的。

教不和谐体现在教师不会因材施教,表现如下

  首先是教师处理教材走两个极端:有的教师墨守成规,视课本为《圣经》,上课循规蹈矩 “灌满堂”,学生乖乖的听,听得昏昏欲睡。有的教师“赶时髦”总想迎合新课程模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学习内容“盲目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东施效颦,最终造成学习低效。

  其次是应试观根深蒂固学习过分关注结果,无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真正的形成性评价,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学习变得枯燥,其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遭到摧残,创新思维培养成泡影,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有的教师“目中无人” 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此外班级教学用同一方法、同一时间、要求学生取得同步发展,难以顾及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且多数学生学习某一内容,难免出错,若补救不及时,导致更多更大的失误,造成再学习更大的障碍,积重难返导致出现更多的落伍者。

  “学”的不和谐表现如下

一是基础差的学生,他们上课心不在焉,作业漫不经心,不肯动脑筋。这部分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学生回家缺少监督,玩手机、迷上网将作业抛到九宵云外也有学生不重视基础,学不得法,作业马虎,教师虽订正,结果还是错,收效甚微。

  二是学生厌学,他们缺乏学数学兴趣,鲜有愉悦的体验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其学数学的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成巨大的落差。学生考试没竞争意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考,反正不会做。平作业马虎,抄袭应付,甚至不交。解题不注意格式、步骤不规范,没逻辑性,导致学习质量低下。

  如何对症下药?笔者作了从如下尝试

是更新理念,真正热爱、正确评价每位学生。转变的核心是从抓尖子转向面向全体,热爱每个学生。因此,从教方面而言,真爱学困生是其转化与进步的前提。

是改进教法,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营造学习体验情境。

  三是教师要因材施爱:评价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润滑剂是学习增效的兴奋剂教师要欣赏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防止新债的出现与积淀,扫除求知障碍,学习可否达标?教师因材施爱是桥梁,我们应依情感激励、反馈调控、结构优化及整体发展原理,遵循以下原则,做好导学工作

    第一,强动机、兴趣原则。兴趣是引发、支持、维系、推动学生求知的核能,我们要挖掘学习内在魅力,利用新旧知内在联系,创设情境,启发他们思索,寻找答案,获取方法,让他们品味到求知成功的甜蜜,恢复自信,兴趣浓厚,热情饱满。这种兴趣、热情、自信导致能力锻炼与发展,发展了的能力更保障学习成功,此成功反过来强化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防止学困生滋长厌学情绪。

   第二,循序渐进与及时反馈补救,防新知负债。学习设计应是入门易,这样越学才越有信心;且学困生自控能力弱,用超限抑制律,设置适量有坡度习题,不搞题海战。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难免有失误,要及时补救,防“拦路虎”跳出。   

第三,主导、主体和谐原则。陶行知倡导的民主情怀:蹲下看学生,做求知路上的伙伴,心平气和地与他们商讨。当遇到学习障碍时,他们才敢亲近你,失误才能消灭在萌芽期。

 第四,依西蒙程序律,注重学法指导。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认为:合乎逻辑思维、有系统和顺序的思考,是优生特点为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中总结解题程序,避免盲目性,练起有章可循,不致在问题前束手无策,让他们多一份成功的欢悦,少一点自卑与颓丧。

   第五,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防出现疏板效应,通过小组合作,裨补班级教学缺陷,倡导能者为师,利于学困生摒弃自卑;合作学习,既促进学习智能优势互补,又发展个性特长,真正让每个学生挺胸做人,利于学困生合群与进步。

第六,改进单一的评价观,免给学困生背上包袱学习评价应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理解与欣赏的过程,通过评价,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成败、兴奋与焦虑,共同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努力。

一是评价重实效,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因学生的性格、学识、经验、和优点不同,学习内容、手段不同,评价要达最佳效果,激励就要讲究艺术,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锦上添花”的评价,要避免片面追求肯定,“雪中送炭”的评价提倡否定时讲究艺术,即使学生出差错,只要教师评价巧妙,不但避免学生的尴尬,还能维护其自尊;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会更有信心的投入学习,乐于全神贯注参与到后续学习。

二是教师的评价要是“赤足纯金”忌虚情假意,别把学生当猴耍,他们从你言行、神态感受到你对他态度,也许你发自内心的“你真行!”就能成就他的一生。因此对学生的每次评价应中肯发自内心,像母亲夸赞孩子那样充满爱与关怀。

三是教师的评价要睿智,忌千篇一律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笔者用课堂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两途径,前者方式有五:开门见山式“虚张声势”式诗情画意式奖励式宽容式

批改数学作业离不开评价,批改评价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依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评价,方式有三:第一,巧写评语,激发学习热情。第二,因势利导,培养学习能力。第三,以言唤情,培养良习。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以菩萨慈怀对待每个学生,真诚地欣赏、赞美每个学生的成长,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评价他们,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这才是新课程评价的真谛,这正是学习增效的法宝!